项目申报人: 张柳艺(学生)
项目组人员:
姓名学号性别年级学院/专业手机号电子邮箱角色
张柳艺201710901362017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文秘教育)18468003227负责人
张欣然201710901322017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文秘教育)组员
杨锐201710901332017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文秘教育)组员
项目指导教师:
姓名年龄职称学院联系电话电子邮箱
刘朦讲师(高校)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13888741408lmlkn@163.com
项目编号:201801086
项目名称:大理云龙县大达村的吹吹腔艺术特征分析
项目类型:社会调查类项目
项目级别:校级
项目类型:
项目来源:导师课题
经费来源:
项目人数:
学科一级门:民族学与文化学
学科二级类:文化人类学与民俗学
项目起止时间:2018年05月2019年04月
指导教师是否确认:指导教师已联系确认
项目简介:
负责人曾经参与科研的情况:

[1]云南省云龙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纂.云龙县志 [M].农业出版社,1992.

[2]寇邦平.白族吹吹腔唱腔初探 [J].民主艺术研究,1988.

[3]张启发.五云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3.

[4]赵寅松.白族文化研究 [M].民族出版社 ,2006.

[5]许宪隆.民族文化发展与保护研究.民族出版社 ,2007.

[6]杨宗亮.云南少数民族村落文化建设探索.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

[7]夏兰.中国戏曲文化 [M].时事出版社,2007.

[8]包钢.白族吹吹腔新探 [J].民族艺术研究,2008.

[9]薛子言.白族吹吹腔 [J].中华艺术论丛,2009.

指导教师承担科研课题情况:
指导教师对本项目的支持情况:
1.项目来源:

一、当前教学工作,研究简介: 教授《基础写作》、《西方文论导读》、《外国文学》、《美学》、《现代汉语》、《文学理论》、《中国当代文学史》等课程,教学经验丰富。

二、科研:主要从事建筑艺术人类学方面的研究,主持过学院、校级、省部级等课题共5个,发表论文20篇左右。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论文指导能力。

2.项目选题意义(主要介绍选题背景、调查目的、实际应用价值及现实指导意义。): 云龙县的大达村是白族吹吹腔艺术保存较为完整的一个古朴村落,此次项目将从书籍查阅,田野调查,民间采风,网络参考四个方面对大达村的吹吹腔艺术做一个比较完整的调查研究,同时我们会在寒暑假期间进行采风活动,最后将会用调查报告的方式呈现结果,同时还可附上相关的照片及视频。
3.项目主要调查内容(调查方法、调查对象、调查单位、调查工具、调查人次等):

(1)选题背景: 白族的吹吹腔艺术历史悠久,吹吹腔源于明代洪武年间传入的中原戏曲'弋阳腔'声腔,同时它吸收了白族文学、音乐、舞蹈等方面的各种要素,经过白族艺人的发展创造,形成为一种独具白族艺术风格的戏曲剧种,至清乾隆年间,白族吹吹腔艺术发展到极盛时期。在大理、邓川、洱源、剑川、鹤庆、云龙等市县均有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吹吹腔流传。白族吹吹腔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吹吹腔又名吹腔,以唢呐吹奏为主而得名,俗名“板凳戏”,是白族人民创造的一个古老剧种,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

(2)研究意义:大理州云龙县是白族吹吹腔艺术之乡,但是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白族人民的这一少数民族艺术正在慢慢消失。位于云龙县东北方向的一个古朴村落——大达村,有着丰富的吹吹腔艺术表现形式,逢年过节,或者是在一些婚礼、丧葬、祭祀中都有吹吹腔的身影。希望通过此次研究,我们可以对大达村的吹吹腔艺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通过了解之后,对大达村吹吹腔艺术今后的发展提出我们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让它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与保护。

4.调查方式(可多选)

主要研究内容

(1)大达村吹吹腔艺术的起源及演变发展历程,相关剧目的创作来源及相关历史与神话传说。

(2)大达村吹吹腔艺术的具体表现形式,包括妆容,行头,动作,唱词,曲调,乐谱等一系列内容,同时对比分析剑川、鹤庆、洱源等地的吹腔艺术表演形式,研究大达村吹吹腔艺术的突出特点。

(3)当地人寄予了吹吹腔艺术怎样的思想情感,他们如何通过吹吹腔艺术表演来将自己的情感得到充分的展现。(4)大达村吹吹腔艺术今后的发展情况,传承保护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对大达村吹吹腔艺术今后发展建议的相关研究。

5.调查进度安排及研究思路:

(1)研究方法:调查法、比较分析法、内容分析法、文献分析法。

(2)研究方案:首先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的方法对白族吹吹腔艺术有一个大体的了解,然后会在节假日和寒暑假的时候前往云龙县大达村进行采风活动,我们会深入村寨,通过观看吹吹腔艺术表演、走访演员、走访老一辈吹吹腔艺术家、采访当地群众的方式对吹腔艺术进行具体的内容分析。 同时,我们还会前往剑川、鹤庆、洱源等地采用相同的方式对这几个地方的吹吹腔艺术进行具体的调查分析,然后与大达村的吹吹腔艺术进行对比,

6.项目自我评价(项目的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项目可行性分析。)

(1)2018年4月—2018年6月:相关文献资料查找

(2)2018年7月—2018年9月:民间采风

(3)2018年10月—2018年12月:整理相关资料

(4)2019年1月—2019年2月:民间采风

(5)2019年3月:整理资料,完成调查报告

7.参考文献(按照标准的参考文献格式填写):

(1)预期成果:对大达村的吹吹腔艺术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能够得出一个比较完备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的人真正了解到这一民族特色, 让这一艺术得到更好的传承。

(2)成果表现形式:以调查报告形式展现,同时可附上相关照片或视频。

8.预期成果:

一、创新点:本项目目标明确,针对性强,有利于深入研究学习大达村的吹吹腔艺术。此次项目研究大达村吹吹腔艺术的具体内容,通过资料查找、内容分析、对比分析来深入了解这一少数民族艺术,同时,我们还会分析大达村吹吹腔艺术今后的保护传承存在的问题及问题成因,最后会给出相应的意见建议。

二、可行性:(1)项目负责人张柳艺从小生活在这一古朴的村落对白族的这一少数民族艺术比较了解,同时也对它充满了热爱和研究的热情。组员张欣然和杨锐精通电子技术,资料收集和整理能力比较强,同时写作能力突出,研究成果可以得到准确表达。(2)关于这一方面的参考资料较多,许多学者对吹吹腔艺术也做了相应的调查研究,大达村吹吹腔艺术在当地村寨中也有详细的记载,调查研究结果可以更加准确。(3)大达村的吹吹腔艺术保存比较完整,而且表演形式多样,艺术性强,效果好。调查来源广泛。(4)时间充足且不会占用大量的学习时间。三、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参考文献与调查结果不一致。解决方法:多方考证,尊重事实。

学校批准额度:3000元
立项时间:2018-12-06
结题时间:2019-06-04
开支科目 预算经费(元) 主要用途 阶段下达经费计划(元)
前半阶段 后半阶段
预算经费总额 3000
业务费 2500 能源动力费,会议费,差旅费,文献检索费
计算、分析、测试费 500 路途较远,路费支出较高
能源动力费 500 资料收集和整理,复印资料,
会议、差旅费 1000 路途遥远,往返次数较多,路费支出较多
文献检索费 500 资料收集下载
论文出版费 0
仪器设备购置费 0
实验装置试制费 500 相关书籍,资料购买复印
材料费 0
项目附件: 无附件上传